危机干预

如何建立安全感?

发布时间:2022-06-13

安全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,与个体所处环境具有关联性。同时,安全感更大程度上是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,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稳定性。

安全感水平不同的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的行为反应不同。安全感应该由个体的内部生发、自我滋养,支持个体在应对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时,维持自身心理状态稳定、主观体验良好。安全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,如何建立安全感呢?


1. 学会选择并负责

加拿大心理学家威廉·布列茨认为,安全感是人在自然奋斗中主宰行动并对行为后果负责的过程。可见,做出自己的选择,完成目标并对选择的结果负责,可以使个体获得掌控感进而促进个体内在安全感的构建。

2. 完善人格,建立独立安全感

建立完善的人格被视为“自我成长”的终极目标。拥有完善的人格,意味着对“自我”有稳定的确定感,可以抵御因外界环境、评价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感;拥有完善的人格是建立独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,“独立”意味着个体的安全感由其内部产生,不依赖外界环境或他人,具有稳定性和恒常性。

3. 培养生存技能,建立现实基础

安全感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,一般情况下,朝不保夕、风餐露宿、居无定所的生存状态很难会感受到安全。培养基本的生存技能,是建立安全感的现实基础。虽然安全感核心在“感”,是一种主观体验,但是客观世界依旧是主观体验的基础,为自己营造稳定、安全、有秩序的生存环境,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。


4. 尝试小“冒险”,体验“幸存”

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常因收不到及时的回应,担忧关系的崩坏,表现出回避、退缩,甚至是离开关系。训练耐受一定水平的焦虑,尝试小的“冒险”,体验“幸存”有助于建立安全感。比如,当对方没有及时回应时,尝试让耐受焦虑,试着相信对方虽然没有及时回应,但依旧是在意、关注你的,当耐受过焦虑后,感受到对方的回应、关心,知道关系依旧是良好的,体验到“幸存”。经历这一过程,可以修正“想象灾难——感到焦虑——回避逃跑”这一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行为模式,建立新的、安全的行为模式,实现安全感的重建。

5. 寻求帮助

安全感的建立是系统而复杂的过程,可以通过他人的协助完成。

比如,通过与心智健全、人格稳定的伴侣、朋友互动,在稳定、良好的关系中修复或重建安全感;在亲友的帮助下无法完成或依旧有困难时,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安全感是从恐惧和焦虑中摆脱出来的信心,是由内而外的强大,是从内在生发出来的自由的翅膀!


愿你的安全感犹如心中开出的花朵,轻盈美丽、闲适自在。






学校值班电话:(0371)6878 4554(传真) 学校招生热线:(0371)8885 8888

学校校址: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(南校区)

黄河科技学院 - 学生工作处© 1999-2023 版权所有  豫ICP备05002420号-1